印巴冲突结束后,莫迪政府似乎咽不下战败这口气,开始向巴基斯坦泄洪。针对印巴之间的分歧,中方说了句公道话。那么,印度为何会突然开闸泄洪?中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表态? 近日配资行情最新消,上合防长会在青岛举行,十国防长均前来参加。要知道,上合组织的主要目标,是为了推动地区经济合作,联合打击恐怖主义、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。但印度这个成员国,时常扮演“麻烦制造者”的角色。 据报道,会议期间,印度防长辛格高调提议要划定中印永久边界,试图通过现实控制线来合法化其在藏南的非法占领。除了“边界划线”问题,印度还试图借助上合平台,把矛头对准巴基斯坦。 辛格在会上虽然没点名,但话里话外都在暗示“个别国家”庇护极端分子,呼吁大家效仿印度5月针对巴基斯坦发起的“朱砂行动”。而所谓的“朱砂行动”,其实就是印度悍然越境袭击巴控克什米尔,结果不仅战机被击落,还被全球舆论质疑挑衅在先、制造冲突。 不难看出。从拒签谴责以色列打击伊朗的联合声明,到这次单方面否定上合一致立场,印度总是想搞“特殊化”。但其他国家继续推进会议议程,该签的照签,联合声明也如期发布,唯独少了一个印度的签名。
由此来看,印度的横跳反而暴露了其自身困境——既想从中俄获得利益,又不愿得罪西方,总想着两头吃。可现实是,这种“墙头草”策略,早晚要被孤立。而在会议结束不久,印度又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。就在强降雨导致克什米尔河流水位上升后,印度方面突然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,开启了萨拉尔大坝闸门,导致下游巴基斯坦遭遇洪水袭击。 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利用自身的“上游优势”,自4月底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冲突后,印度就中断了对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的履行,断水、限水、突然泄洪一应俱全。而这项条约是1960年在世界银行协调下签订的,被视为印巴关系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。 更早之前,印度也威胁过“断水”。2016年、2019年,莫迪政府在克什米尔出现袭击后,都曾提出“血与水不能共流”,甚至要把河流改道,不让水流入巴基斯坦。如今,又是一出“水攻”,加上5月军事冲突中印度战败的背景,种种迹象表明,这次泄洪不仅仅是自然反应,更是一种政治行为。
而面对印度的这些做法,中国给出了一句极为中肯的评语。印巴冲突爆发后,王毅外长在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通话时表示,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邻居,都是中国的邻国。中方希望双方保持冷静克制,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分歧,实现全面持久停火。 这句“公道话”,说的是客观现实,也透露出中方对稳定南亚局势的关切。王毅外长的话不仅仅是外交辞令配资行情最新消,更是对印度的警告和提醒。印巴问题不是靠单方面强硬就能解决的,特别是在双方互为核国家、存在深刻历史矛盾的背景下,更需要多边协调和第三方劝和促谈。中方强调对话、稳定和互信,符合地区多数国家的期待。 因此,回看印度这次开闸泄洪,其更大概率不是为了防洪。表面上看,强降雨确实存在,但对照过去几次印度动用“水资源”作为战略工具的历史来看,这次更像是借自然灾害之名,实施战略报复的一种延续。
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局势尚未稳定、边境对峙仍在持续的背景下,泄洪行为明显带有政治考量。而中方的“公道话”——印度和巴基斯坦是“搬不走的邻居”。则是提醒印度放下偏执,提醒巴基斯坦保持克制,也提醒世界,亚洲的和平稳定,需要大家一起维护。
盛康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